對我國公眾而言,再制造概念還較陌生。然而今年上半年以來,隨著一系列國家促進政策的出臺,利好消息頻傳,這一汽車行業略顯“寂寞”的產業,已從暗潮涌動,轉到各方的蓄勢而發,成為業內的熱點話題。究其原因,在于我國再制造業發展的潛力實在巨大,這塊新鮮出爐的“大蛋糕”實在誘人!
所謂汽車再制造,是循環經濟“再利用”的新形式,它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再制造后的產品質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有些還超過新品,而成本只是新品的50%,節能60%,節材70%。
這幾年,國家發改委已經從預算投資中,對再制造安排了將近8000萬。目前還將把“再制造”產業的發展,作為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一個重要內容,從法律規定、經濟保障等多方面推進“再制造”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其實,再制造產業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目前已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工業應用。歐洲已通過了積極的再制造工程的相關法律和法規,且正在德國建設歐洲再制造技術。據嘉之道汽車咨詢的數據表明,德國大眾再制造公司銷售的再制造發動機及其配件和銷售新機的比例已經達到9:1。
歐盟早在2000年通過了一項有利環境保護的新規定,未來所有歐盟的汽車用戶,將享受免費舊車回收。廢舊汽車的可再生利用率到2015年將達到95%。也是說,再制造在一些領域甚到已經完全顛覆了傳統制造業。
事實上,自從徐濱士院士在國內提出“再制造”的概念以來,我國在10年左右的時間里,有著脈絡清晰的發展印跡:
2005年,國務院頒發的21、22號文件中均指出:國家將“支持廢舊機電產品再制造”,并把“綠色再制造技術”列為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經費支持力度的關鍵、共性項目之一;
2008年3月,國家發改委召開了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試點啟動會,從全國各省市40余家申報企業中批準了14家試點企業;
2009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生效,該法在第2、第40及第56條中六次闡述再制造;
2010年3月1日,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品標志正式啟用;
近期,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環保部等11部委已經聯合發布《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未來我國再制造產業發展的領域,希望深化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在剛下發的《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中,提高了廢舊汽車拆解企業的進入門檻,并在原管理辦法中應該交由鋼鐵企業作為冶煉原料的五大總成,修改后被允許交給再制造企業進行制造。同時,將修訂《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編制《再制造業產業目錄》。
在我國汽車再制造企業中,已有不少的企業取得了較為可喜的成績。如列入首批14家開展再制造試點名單的濰柴動力(濰坊)再制造有限公司,目前已經全面進入產業化階段,累計生產的再制造發動機已經超過3000臺,正在形成規模化的再制造循環經濟產業鏈。由于首批試點效果大體上較好,有效促進了我國再制造產業的健康發展,接下來的試點范圍已擴大到傳動軸、機油泵、水泵等部件。
但從總體來說,中國汽車再制造產業目前面臨著不少的發展難點,同時從事和將要進入再制造行業的眾多企業,也存有不同的障礙和顧慮。諸如:
由國家發改委牽頭,正在醞釀和制定中的《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管理辦法》,可能會推出哪些具體的錯施和支持政策?再制造產品的原料和市場問題,如何消解消費者擔心的“再制造”產品的質量問題,如何幫助再制造企業有效、有序地建立起“回收—再制造—銷售”的產業鏈?汽車再制造產品的銷售、配套市場與服務機制的具體規定,整車和其他投融資機構投資汽車再制造業的稅收政策和會計處理,等等。
即將在上海舉行的汽車再制造發展論壇,將以上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難點,會同全國眾多的業內企業和人士,展開充分的討論和研究。并邀請國家有關部門的官員、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者、整車企業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代表,在大會上分別作及時而精辟的分析與交流。有關權威人士還將對中國汽車再制造產業的發展現狀、市場環境與產業前景,作出前瞻性判斷和提供指導性意見。
據主辦方中國汽車咨詢網透露:“2010中國汽車再制造產業發展論壇”將于9月16-17日在上海舉行,由國家眾多相關政策機構和再制造試點企業參與,已有大批希望進場的相關企業,包括不少投資基金和上市公司踴躍報名參會。
將在論壇上作“汽車再制造產品消費者認知度調查”演講的嘉之道汽車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的創始合伙人李斌先生對記者說:“本次會議對于推動中國汽車再制造產業及技術的發展,很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據測算,如果到2015年我國再制造產業水平達到0.4%,再制造業年產值將達到1920億元,這對于從事于汽車再制造產業的眾多企業來說,無疑地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并存有極大的利潤空間。”